地质学论文_攀西红格钒钛磁铁矿矿田富钴硫化

2021/12/01
文章目录

0 引言

1 地质概况

1.1 矿区地质特征

1.2 矿体特征

2 样品采集与分析

3 矿物化学特征

3.1 磁黄铁矿

3.2 黄铁矿

3.3 镍黄铁矿

3.4 黄铜矿

3.5 硫钴镍矿

4 讨论

4.1 矿石矿物形成温度估算

4.2 钒钛磁铁矿型富钴硫化物矿的判别标志

4.3 成矿物质来源

4.4 岩浆熔离成矿作用

4.5 富钴硫化物矿成因

5 结论

文章摘要:攀西红格钒钛磁铁矿矿田白草矿区发育富钴硫化物矿物,关于其成因和形成环境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。本文采用矿物学、矿物化学、地球化学等方法对其进行系统研究。矿石中主要富钴硫化物为磁黄铁矿(Po)、黄铁矿(Py)、镍黄铁矿(Pn)、硫钴镍矿(Se)。磁黄铁矿Co、Ni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.21%、0.42%,Co/Ni平均值为1.10;黄铁矿Co、Ni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.18%、0.29%,Co/Ni平均值为0.77;镍黄铁矿Co、Ni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.67%、34.30%,Ni/Fe平均值为1.08、S/Fe平均值为1.91、M/S#平均值为1.13;硫钴镍矿Co、Ni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4.30%、22.90%,Co/Ni平均值为1.06。根据Po-Py矿物温度计,白草矿区富钴硫化物结晶温度在267~490℃之间,表明其形成于中高温的条件。通过与地幔包体镍黄铁矿S/Fe、M/S#特征值的对比,结合磁黄铁矿具有陨硫铁(Tr)同质多象晶体的特征,认为白草矿区硫化物具有地幔源的特征,说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幔。白草矿区钴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,在硫化物熔体分离过程中,钴迁移至单硫化物固溶体形成Po-Py固溶体,再由Po-Py固溶体中迁移至Pn、Se,形成了Se、Pn、Po-Py、Ccp(黄铜矿)中Co质量分数依次递减的现象。

文章关键词:

项目基金: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(41073027),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(310827172003),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(2019JM-161),